|
十九世纪初,荷兰人范.豪尔顿(Van Houten)采用可可压榨的技术将可可豆分离成为可可脂和可可粉并为此申请了专利,从而为固态巧克力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卡德布瑞生产的第一块食用型固体巧克力出现在市场上,从此巧克力就不单是饮品,同时也是食品。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赫尔希第一次尝试利用固态植物油脂添加到巧克力中用以提高巧克力溶点。这样在美国夏季炎热的气温下仍然能销售巧克力。正是由于溶点的提高,巧克力制品的储存和运输才更为方便,甚至在二次大战期间,巧克力作为战士的日常给养,每天都能运送到军队中去。
到了二十世纪,由于巧克力市场急剧扩大,而大量的可可脂又被用来生产化妆品,所以单纯用纯可可制品来生产巧克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可以代替可可脂的替用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人用棕榈仁油制成代可可脂并用来生产巧克力而且取得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巧克力的生产工艺进一步简化,巧克力的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而巧克力的产量则大大地被提高。当巧克力脱掉奢侈品的外衣,走进平民生活时,它仿佛天生就是浪漫情意的代言人。在其后的日子里,无论情窦初开的羞涩表达,还是爱侣之间的柔情蜜意,人们都愿意用巧克力作为传递情感的信物分享着,让浓浓的甜蜜缓缓淌到心底。
|
|